首页 > 烈火南明二十年 > 第100章 华夏剧变

我的书架

第100章 华夏剧变

『如果章节错误,点此举报』
高衡摇摇头道:“军师,吕宋来的侨民参军热情高涨,我能理解,但是也不能这么干,这里面我了解过,有很多工匠、先生、商人等有特殊才能的人,一股脑都进入军队并不是好事。”
成子龙拱手道:“是我欠考虑了,还没想到这一层,这样,我回去之后,再进行一轮筛选,将他们编成一个营。”
高衡道:“这就对了,竭泽而渔可不好,目前我们的人口还在增加,我们能将陆军兵力恢复到三个旅的水平就行,算上水军,四个旅的兵力足够了,至少,以我们目前掌握的地盘,有这么多兵力,是足够了。下一步最重要的任务就是发展生产,造铳造炮,扩充产能,武装军队。”
崇祯十六年的年底,谅山府进入了高速发展的时期,首先是人口方面,随着吸引人口政策的不断实施和吕宋拉瓦格侨民的不断涌入,到年底,谅山府的人口已经达到了近二十五万人,这个规模远超当初预计的十八到二十万。
主要原因是大明局势严重恶化,大量人口南逃,所以难民人数大大增加,两广地区的承载能力有限,正好谅山府这边有政策,还能得到人头费。地方官府直接一股脑就把难民全部发往谅山府,这才导致了谅山府人口的飞速增加。
二十五万人口远远不是极限,每个月都有不少人口涌入。当然,目前来说对兴华军是好事情,还有大量的土地需要人去开垦耕种,以谅山府的几个城池和土地的承载力,五十万人口没有问题。
对于一府之地来说,人口增长最重要的条件就是土地和粮食,只要土地和粮食够,那么人口就会不断增加。例如明代的苏州府,巅峰时期的人口达到了两百多万。谅山府这种地方当然是不能跟苏州府相比的,毕竟苏湖熟天下足。可是五十万人口绰绰有余,高衡和成子龙还有军衙的众人估算过,如果拥有五十万人口,他们就能再组建至少两三万精兵。
到了十二月底,一个振奋人心的消息传来,技术研究所在宋应星的带领下,于蒸汽机的研制方面取得了重大突破。本来,高衡跟宋应星约定是一年时间拿出一个样品。但是在宋应星和上百名工匠夜以继日的攻关下,仅用了半年时间就弄出来第一台样品。
这当然也和高衡的提示分不开,毕竟高衡有着四百年的见识。后世不论是上学还是参军的时候,只要是去博物馆参观,总能见到各种蒸汽机的样品,所以宋应星虽然有了草图,但并不完善,经过高衡的各种提示和点拨,宋应星等于是直接省去了空想和发明的时间,这样蒸汽机的研制进程才大大缩短。
当然,对于这个问题,宋应星是提出疑问的,高衡毕竟是一个武将,听说以前就是个民夫出身。蒸汽机这种东西可是宋应星耗尽了几十年的心血才想出来的东西,怎么高衡一看草图就把蒸汽机的原理给说明白了,并且在很多宋应星都没有想到的地方,高衡却有各种奇思妙想,这让宋应星百思不得其解。想要开口问,又觉得有些不好意思,只能将其理解为高衡是紫微星下凡,无所不知。所以说科学的尽头就是玄学,这句话不无道理。
其实蒸汽机的最大问题就是煤炭,想要让蒸汽机完美的运转起来,耗炭量是非常惊人的,虽然华夏从宋代开始已经有了成熟的煤炭开采和冶炼技术,但是比起工业革命的耗炭量还不算什么。
好在,安南北部本来就是煤炭储备量相当丰富的地区,技术研究所所在的脱县附近,兴华军就已经发现了质量上乘的煤矿。加上在和安南人及荷兰人的作战当中,兴华军抓到了数千战俘,这就是最好的开采煤矿的劳动力,有了这些人的加入,煤矿开采和冶炼的进度大大加快,每天都有大量的煤炭送入技术研究所。
有了人力和物力的全面支持,蒸汽机的研究进程大大缩短也就可以理解了。当宋应星邀请高衡去观看样品的时候,高衡几乎兴奋地跳了起来。这就是他想象中的蒸汽机,当锅炉烧开,带动齿轮和机械臂往复运动的时候,高衡知道,谅山府将要迎来一个全新的时代了。
他当即要求宋应星对这台原始的样品进行改进,务必在最短的时间内拿出较为成熟的产品,可以投入到火铳火炮和铠甲的生产之中。实际上,蒸汽机只是动力来源,要想把蒸汽机投入到生产之中,还需要一整套的生产设备。
比如最简单的冲压板甲,就需要一套模具,将铁片冲压成兴华军需要的形状,还有铜钉也需要用冲压模具来进行制造。这一套模具的生产就非常消耗时间,但是一旦模具制造完毕,利用冲压机的机械效能,就可以昼夜不停制造铠甲,生产速度和效率比起人工会成倍提高。
不仅如此,高衡还要把蒸汽机应用到铳管的生产之中,众所周知,铳管最关键的生产步骤就是钻孔,怎样将一根铁棒钻成空心管,是非常关键的地方。当然,你也可以选择对铁板进行卷板加工,但是连接处以明代的焊接工艺肯定不能做到尽善尽美,这样生产出的火铳质量不会好到哪里去,耐久度也很差。
或者也可以选择跟火炮一样的铸造模式,这也是明代普遍的铳管生产方法。使用模具将铁水进行浇灌来制造铳管,但是这样打造出来的火铳在硬度和韧性上是比较差的,还是存在耐久度和这样那样的质量问题。
作为后世的特种兵,对枪械的了解早就已经贯穿到了高衡的脑子里。他明白整体成型才是最好的方案,也就是后世最常使用的冷锻工艺,用深孔钻将一根合金棒直接打孔,变成枪管。但是这种方案在工业革命之前以古人的力量是绝不可能实现的,可现在不同,兴华军已经拥有了蒸汽机,有了蒸汽机就可以对火铳工坊进行改造,建立冷锻工厂。
冷锻设备的外表不起眼,但是技术等级很高,需要非常好的控制力才行,铳管的捶打和钻孔需要同步,如果锤头速度不一致,铳管就会变形,形成不规则的圆形。
当然,在现在这个时代,是不可能有合金棒材的,也不需要对铳管内部进行膛线加工,现在的火绳枪或者燧发枪实际上都是滑膛枪,这样的话大大降低了生产难度,以兴华军的科技实力,用非合金棒材来制造铳管,可以实现。
只要去除棒材内部的气孔和缺陷较多的外皮,使用深孔钻头连接在蒸汽机的动力传送装置上,以机械之力推动钻头旋转运动,就可以对钢棒进行打孔。再以四个黄铜制成的锤头,在机床旋转装置慢速旋转的情况下均匀敲打毛坯,不断将棒材拉长,最后抛光外表面,进行防锈处理后,就可以达到滑膛枪的使用要求。
如果是按照后世生产步枪机枪的标准来进行要求,几乎是不可能的,因为那需要一个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大量的工业基础去支持,要知道,在后世,世界上的大部分国家连步枪都生产不出来,生产的厂家也都是有着百年历史的知名企业。但是在十七世纪中叶,一个用手工就能打制火铳的时代,一旦使用机械之力,将会让兴华军使用的火铳质量提升数个台阶。
崇祯十七年一月底,各种各样的消息从四面八方汇集到谅山府。因为兴华军在对安南军和东印度公司作战中取得的一系列胜利。让这两股势力暂时都失去了干预兴华军发展的本钱,尤其是郑氏朝廷,经过这一战之后可谓是元气大伤。
这种消息即便是想瞒,都是瞒不住的,阮氏和莫朝几乎同时得到了郑祚领兵吃了败仗的消息。这就像是一针强心剂注入了两方统治者的心脏,两支军队蠢蠢欲动,不断向着郑氏朝廷的边境地区集结,这可把郑主弄得焦头烂额,拆东墙补西墙,兵力是捉襟见肘。
为了给前线补充兵力,他只能将国内的驻防部队调往前线,如此一来国内的兵力又不够,只能强行征召,进行扩军,又在国内引起了一波反弹,民众怨声载道。
所以郑氏朝廷至少在一两年内是绝对不敢找兴华军的麻烦了,不仅不敢找麻烦,还要祈求高衡高抬贵手,不要出兵攻打郑氏的地盘,否则,郑氏军队三面作战,根本就顶不住。
东印度公司那边要应对西班牙人的威胁,半年到一年之内也不会染指兴华军,这还是建立在他们能战胜西班牙人的基础上,如果荷兰人败了,就更加没有威胁了。这对于高衡和整个谅山府来说,都是利好消息,他们现在最需要的就是时间。军队的训练需要时间,武器的列装需要时间,粮食和其他一切的生产都需要时间,只要给他们足够的时间,谅山府就能发展到一个遥遥领先周边任何势力的地步。
二月初,从广西传来消息,李自成在中原成立了大顺政权,可以说,流贼自此以后,摇身一变,成了正规军了。
“将军,将军,你看,最新的情报。”成子龙拿着一封信件来到军衙,递给高衡道。
自从难民转运工作开始之后,高衡就有目的地把哨探队的人分出一部分,让陆涛用锦衣卫的方法进行训练,在运送难民的途中安插到广西地方上去,为兴华军搜集来自大明方向的情报,所以,高衡得知这类消息非常及时,基本上可以做到跟方震孺同步,没有延迟。
高衡将信件快速浏览了一遍,叹了口气道:“李自成建立大顺,改元称帝,恐怕下一步就会尽起三军,包围京师了,从我们连续几个月搜集的情报来看,北方明军基本上已经崩溃了,长江以北除了京师之外基本上已经全部落入李自成之手,这也是难民不断增加的原因。”
成子龙道:“如果京师被大顺攻占,恐怕华夏就会形成南北分治的局面,又一个南北朝的时代恐怕要开启了。”
高衡摇摇头道:“军师,我看未必。”
成子龙道:“将军的意思是?”
“你恐怕忽略了一股重要势力,关外还有大清国呢。”高衡道。
成子龙带着有些质疑的表情道:“将军,这恐怕有些危言耸听了吧。大清国再厉害,也不过就是金人建立的异族政权,在关外小打小闹可以,入关抢掠也行,但要说大江山坐天下,这恐怕不太可能吧?李自成一旦灭了大明朝,华夏形成新的统一政权,光靠金人那点力量,怎么会是大顺百万大军的对手。”
成子龙顿了顿道:“况且,大顺新建,军队气势如虹,清兵避其锋芒还来不及,难道敢主动求战?”
高衡抿了抿嘴唇,他总不能告诉成子龙,事实上未来就是大清的了天下。其实在当时人们的眼中,他们并不认为满清是巨大威胁,一个异族势力总共也没多少人口,八旗军说起来吓人,实际上总兵力也不过就几万人,剩下都是仆从军。
要知道,当时大明的人口已经有上亿,一个区区几十万上百万人口的势力怎么可能统治大明。不用怪当时的人们这么想,就是后世史学家分析,也是觉得满清不过是捡漏,侥幸在一片石地冲突之中战胜了大顺军,随即摧枯拉朽推平了北方,然后集结北方的力量,收拢明军降兵当做马前卒,攻下了整个华夏,所以成子龙有这种思维不奇怪。
高衡道:“我们拭目以待吧,大顺虽然成立,但这群人本质上是乌合之众,草台班子而已,成不了事的,鹬蚌相争渔人得利,最后大清国捡漏也说不定。”
“若是这样就糟了。”成子龙道。
sitemap