『如果章节错误,点此举报』田长青动作很快,带着几个同事去分局那边请人家吃了饭,打听出了消息。
“这群大院子弟怎么就不肯安生?整天想着拿人家当枪使,让人出头?”田长青觉得好气又好笑,在他眼里,这种手段太过幼稚。
有了准信,田长青就不急了,等到第二天上午给郑卫民打了电话。
“找着了,是一个叫邓华明的。”
“田部长,多谢了!”
“卫民,你就方我吧。”
郑卫民哈哈一笑,挂掉了电话。
邓华明……郑卫民在脑子里开始搜索信息,他能想到邓华林,可能是兄弟两个。
王云芳大院外面的舞会如火如荼,刘默强和邓华林两个在弄;邓华明……难道是邓华林的哥哥?
知道七寸在哪里就好,只是不好联系韩亚文;这种事也不好去找范究帮忙,交情还没到那个份上,而且万一范究被牵连进来了,后果怎么样他郑卫民保证不了。
先这样吧,不能总纠结于这种事上,团委的工作还要做。
正如郑卫民所说,张家兄弟只是坏并不蠢,他们清楚地知道什么人能惹得起,什么人惹不起。
特别是郑卫民这种人,能在第一时间找人把他们从电影院给抓住的,属于惹不起的那种;狠话能放,狠事不能做。
郑卫民一切如常,工作之余练练厨艺,再抓东风过来尝一尝,一直到过完正月。
孙东风从郑卫民那边拿了不少玉米面饼子,这都是铁锅贴出来了,带有肉香,和发掘现场的大锅饭味道不一样。
趁着天冷经得住放,多带一些。
郑卫民一个劲儿地问他够不够,孙东风心里很感动,到底是亲同学。
送走了孙东风,郑卫民心里还有些空落落的,空闲时间想找个人聊天都有些难,便一心扑在工作上;身边有大佬,工作上要认真。
时间进入三月,国际上的局势开始明朗,英国和阿根廷之间的矛盾升级,但双方对于外交斡旋并不太热衷。
工作空闲的时候,团委办公室会把这个话题再给掀起来。
郑卫民的毕业论文没有拿到优等,只是被勉强通过,这在学校不是秘密。
可一旦战争被郑卫民预测成功——论文不会变成优等——但郑卫民在校团委同志们的眼里会不一样,大家都想看看会不会变为现实。
每天都有人在讨论局势的变化,办公室的世界地图前经常有人。
一来二去,不少学生也知道有个学长在预测战争,而且就要见分晓了。
“郑书记,你说马岛的居民是怎么想的?他们是想当阿根廷人还是想当英国人?”
郑卫民不确定:“不好说……按理说,英国没有给他们全面的公民权,他们并没有被当做英国公民来看待,但他们又不想当阿根廷人。”
“难道还想独立不成?就这么个弹丸之地,人口不过数千,还想独立?”
“可就是说呢,阿根廷可能会给他们全面的公民权,但他们不一定想要。”
这很难让人理解。
与此同时,国内外各种机构开始对战争进行预测,记者们明显更加兴奋,更加期待战争的到来;飞往南美的记者明显增多。
三月的一个周六,郑卫民到了办公室,先把桌子擦了一下,茶泡上还没喝,一群人冲了进来。
“你们这干嘛?这是周六,还得上班。”
“郑书记,要动手了!”过来的几个人把报纸放在郑卫民面前,标题很显眼,一群阿根廷人登岛升旗。
“这是宣示主权!英国必须要有所表示。”
“郑书记,被你说中了。”
在毕业之后,郑卫民再一次成为了学校的风云人物。
所有人都能看出来英国和阿根廷之间不可能善了,徐淑武把郑卫民的论文第二部分给翻了出来,每天都会看一看。
校刊上对于马岛事件看法的文章开始增多,有不少同学对双方的经济、军事力量进行反复对比,也对双方的战争成本进行估算,更有对外部因素的猜测。
阿根廷会受到西方国家的制裁,这是普遍猜测。
在军工方面,阿根廷的生产能力很弱,远达不到英国的水平;再加上他们国内的经济恶化,能有多少钱购买军火?能朝谁购买军火?
唯一的优势就是地利,英国的补给线非常长。
校刊上的论点非常统一,阿根廷需要打持久战,和英国消耗下去;英国需要速战速决,一旦陷入战争的泥潭,想再抽身出来会很难。
“卫民,来来来!”徐淑武出现在了办公室外面,朝郑卫民招手。
团委的人大乐:“卫民,你们教授要给你的论文翻盘了!要真的被改成优秀论文,得请客啊。”
郑卫民也笑:“那为了不请客我也不能让老师给我改。你们慢聊,我先走了。”
徐淑武把郑卫民带到角落无人的地方,同不远处的几个人挥手致意了一下,说道:“你小子真行。”
这个时候再预测战争就没什么意思了,明眼人都能看出来,郑卫民在去年秋天写的论文给校领导留有极深的印象。
“战争毕竟不是好事。”
“彼之砒霜吾之蜜糖。”徐淑武心情不错:“你的论文第二部分我给交上去了;但先说头里啊,论文还是及格,不能再评优了。”
郑卫民也笑:“老师您知道的,我也不图那个虚名。”
“后面的第二部分是好东西,你在去年就想到了,这很难得。后面可能会有领导过来找你谈话……哎,镇定点啊,就是普通的聊天,不要想多了。”
“哎。”郑卫民答应了一声。
徐淑武还是强调了一句:“不要想多!一次聊天不能说明什么,更不能改变什么,你还是要专注于之后的工作。你们团委下面打算干什么?”
郑卫民说道:“团委决定要办个文艺周,还会有演讲比赛,我协助。”
“好了,安心工作吧,好好干。”
要是郑卫民能保持这种状态,徐淑武感觉这小子在学校也留不了几年;各大部委一直在找北大要人,理直气壮地要人。